都说加拿大是育儿天堂,因为这里的孩子能接受不错的教育、三观正、懂礼貌、有独立自主意识。一些“卷娃”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更有出息,还会倾尽全力供孩子读私校,学各种才艺、本领。
在加拿大、尤其是温哥华华人的育儿圈,人们听到的似乎都是正能量的故事,都是某某孩子怎么出息的故事。但事实上有一种声音也不绝于耳:加拿大长大的孩子比较弱。
在本地知名华人论坛上,近期就引发了热议,很多家长表示加拿大长大的孩子“年纪轻轻就想躺平”、“没有进取心”、“抗压能力弱”、“不懂得变通”。
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?家长们何出此言,有什么典型的案例?华人家长们的留言可以参考,如果你也是家长,正好可以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。
碰到一点小事,就觉得被霸凌
这是华人家长最烦恼的事之一,在学校遭遇霸凌固然需要反击,但问题是:什么样的尺度才是霸凌?有家长在论坛表示“孩子只是被其他族裔的孩子使了个不好的颜色,就认为是霸凌,甚至认为是种族歧视。”
察言观色固然重要,可小小年纪就过度解读的话,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,更会严重影响自己今后的社交圈。最可怕的是:别人明明不在霸凌,你却当做在霸凌,去激烈反击,反倒成了肇事人。
有很多孩子不善于去沟通,且有“被害妄想症”,且脑海里都是加拿大的平等思维,这绝对是抗压能力弱的体现。
被父母责罚,竟然选择报警
在学校和同学有矛盾还算“小事”,在家里和父母有矛盾则会引发大事:不止一位华人家长表示,自己只是正常的责罚孩子,或者稍微有些动手,孩子竟然选择报警或者打算报警!
加拿大法律是非常袒护孩子的,如果家长真的因为一些状况伤害到了孩子,重则失去监护权!但遇到不听话的孩子,家长们会觉得只是口头说说又不能让孩子了解事情的严重性。
骂不能狠狠骂,打是更加不可能的。在加拿大长大的孩子特别较真,特别需要父母有边界感。在这种环境下育儿,难道不是更难吗?
毕业不工作不谈恋爱,表示“其他人也是”
未成年的孩子抗压弱,那成年的孩子呢?评论区有家长表示:爱躺平!有一位家长的孩子毕业于还不错的大学,但却不去找工作,也不谈恋爱。
家长问为什么这么躺平,孩子的答复是“你没看新闻吗?加拿大年轻人现在生活环境这么差,找不到工作、结不起婚生不起孩子,我还不如打打游戏,等情况好一些再说。”
这让家长非常苦恼,因为现在还有能力养活孩子,可以后呢?如果把孩子“赶出家门”让他成家立业,但现在就业环境确实差、物价房价确实高,又把孩子吃苦,真的是两难。
父母是“富二代”,那“富三代”怎么努力?
有网友话糙理不糙地指出:这一辈加拿大华人的孩子为什么难带?也不想想他们的父母,能来这儿留学、移民的,在国内是富二代的比例不低。这批富二代自己就不太愿意努力、不太需要努力,如何要求他们的孩子努力?
孩子们从小在优越的生活环境里长大,有着比较躺平的父母,根本不存在居安思危的意识,怎么可能吃苦耐劳、怎么可能抗击打能力强?
只是要注意“富不过三代”这句话 —— 如果孩子们和父母们一起继续躺平,越来越躺平的话,能确保家业持续到下一代吗?
回国时因为“天真无邪”,被骗被“宰”
有家长表示,加拿大长大的孩子在加拿大看起来没什么缺点,三观也正,但一旦回国,就立刻显得“天真无邪”,老被骗老被“宰”。
要么是无法识别电信诈骗、要么是小商铺买东西不懂得还价、要么是酒桌上完全不懂人情世故,显得情商很低。这说明加拿大培养的孩子只适合人际关系简单的社会,而像加拿大这么简单的国家,真的没几个。
更何况如今加拿大的移民力度如此大,有太多“不简单”、“城府”的外来移民涌入加拿大的职场,如果还保持加拿大特有的天真和单纯,那一定是弊大于利。
对孩子的无限包容,造就惹是生非的“teens”
有家长提出的这个观点,其实是针对前些天英国骚乱被逮捕的12岁男孩,但他们认为这对加拿大的孩子也适用:欧美国家,尤其是英国、加拿大这些“礼仪之邦”,讲究对孩子无限包容。
孩子从小的一些不文明行为,一般不会被指责,为的是不影响孩子们脆弱的心理。可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可取的,在长大后就发展成了惹是生非,甚至参与“打砸抢”。
加拿大的法律机制过度保护孩子,不仅会让孩子变成温室的花朵,还会让孩子不知轻重。打个不恰当的比方,这就像过度保护、尊重难民,结果遭到难民反噬那样。
所以,在加拿大这种“特殊”的环境下育儿,看似简单,其实一点都不简单,如何让孩子既独立又善良又能足够抗压且明辨是非,真的得看家长们的本事!
有一位家长在最后说的话,可能既能打消家长们部分的焦虑,又会增加家长们新的焦虑:
“躺平、抗压弱?这些都不叫个事,加拿大长大的孩子真正棘手的事,是加拿大的一系列政治正确:吸食大麻、LGBTQ……这才是家长们最该关心的事。”